
-
长丰:清明祭先烈
菊花献英魂 -
王岗社区组织开展清明节祭扫烈士墓活动
-
王大郢社区开展清明节缅怀革命烈士活动
-
柿树岗乡组织开展网上祭英烈活动
-
合肥市举办“绿色清明 文明祭祀 万朵鲜花献英烈”主题活动
人间四月芳菲始,又是一年清明时,4月3日上午,由市文明办和高新区文明委主办的“绿色清明 文明祭祀 万朵鲜花献英烈”主题活动在合肥蜀山烈士陵园举行,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业锁出席活动,市文明办、市民政局负责同志和四主城区、三个开发区文明办主任,志愿者、少先队员代表,文明单位代表等参加主题活动。
-
包河苑社区开展“缅怀革命先烈”清明扫墓活动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祭扫节日,我国自古就有祭奠祖先的传统。在清明节来临之际,为追寻英雄足迹,继承先烈遗志,弘扬民族精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包河苑社区志愿者和社区共建单位包河苑小学五(3)班全体师生于3月31日上午一起前往大蜀山烈士文化陵园举行了“缅怀革命先烈”清明扫墓活动。
-
七里塘社区开展“鲜花祭英烈 传承民族魂”活动
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即将来临,我们将以各种方式缅怀英烈、祭奠逝者。然而,每到清明等祭祀时节,人们都会烧纸焚香,常常火光冲天,烟雾弥漫。这种祭扫方式既不文明、不健康也不卫生。现在,我们可以用新的方式来祭祀先祖,遥寄我们的思念与祝福。我们还可以用其他文明的方式祭祀,来改变传统的祭祀方式,倡导社会新风尚。


-
清明节的由来
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
-
清明习俗:扫墓祭祖
中国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为习俗。唐朝之后,寒食节逐渐式微,于是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续不断的节俗传统。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诗云:"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
-
清明习俗:放风筝
放风筝是清明节人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古人相信若某人生病可将其病况写或画于扎制的风筝上,用线系着风筝在空中放飞,让它飞至高空就拉线剪断,疾病灾难便会随着风筝一起飞走。后来,风筝亦逐渐发展成广为流行的郊游娱乐活动。
-
清明习俗:插柳
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编成帽子戴在头上,也可带回家插在门楣、屋檐上。谚语有“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清明不戴柳,死后变黄狗”的说法,说明清明折柳在旧时是很普遍的习俗。
-
清明习俗:踏青
清明之时,正是春回大地,人们乃因利乘便,扫墓之余亦一家老少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回家时顺手折几枝叶芽初绽的柳枝戴在头上,其乐融融。也有的人特意于清明节期间到大自然去欣赏和领略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郊外远足,一抒在严冬以来的郁结心胸,这种踏青也叫春游,古代叫探春、寻春。
